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by Daaji, 演讲中文同传版,2014年2月3日于蒂如布尔)
广东话
普通话
大家好!
我觉得昨天遗漏了一点,我应该把生活方式的问题讲完,如何能够免除傍晚的清心。大家想一想,如果听到说大师还要每天进行自己的清心,你们会接受这么一位大师吗?那么大家都希望变得和大师一样,变成不像我们那样每天都需要进行清心。这意味着在各个方面变得和他一样,换一种和他一样的生活方式,不会从外面的环境吸收任何东西。假如要做清理的话,那就是清理外面的环境,吸收环境中的毒害并及时排除出去。所以对一位大师而言,清理的意义就变得有些不同,不再是清理自己,而是协助整个世界的清理。
历届大师,包括巴布济大师,一直不停地几乎每天都传来信息告诉我们:我的同仁,兄弟姐妹,我的徒弟……诸如此类我们这些灵魂,大家都是走向这么一个目标,能够达到较高的、较精炼的、较好的意识境界。而什么情况下这个变为可能呢?只有通过自然之道的修习,每天早晚坚持修习。
但我还想再次强调,修习本身不是我们的目标,它必须把我们带到某一个地方。就好像我们以前可能参加各种仪式,可能类似一些每天都去做的仪式,或者是去教堂,或者是去寺庙等等。那个只不过是一种习惯,一种习俗。然后我们会发现,虽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现在我对上天的寻求就要内化,通过冥想,通过清心,去继续这个追求。下面,我们就走向下一步——生活方式的改变,把生活方式进行全方面的改变,以致甚至冥想、清心这些都不再有必要了。
拉喇济大师也曾经暗示其中一个途径是超越自己的能力去爱别人,爱人多于爱己。第二种是会话的原则,如何彼此沟通。我们只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睡眠,一种是清醒。清醒的时候我们做什么呢,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沟通说话,不停地说话。那么我们绝大部分印记都是由于这种持续不断的活动——说话而产生的。所以如果稍微注意一下自己是怎么说话的,也许就可以制止通过这种渠道而积累印记的可能性。
还有一种活动也是大家都会参与其中的,就是进食吃饭。通过说话我们吸收思想,交换思想,而通过食物我们也摄取营养,吸收各种养分。那么我们在进食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态如何,和冥想前、冥想后的心态,对我们的修习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大家读过《皇道瑜珈的功效》,在结尾部分有一章专门谈论如何烹饪,如何使用食物。还有专门的一项格言教我们如何去进食。
有一次,好像是在7月份我也和大家分享过,家里宠物狗的训练。摇一下铃,狗会跑过来,给它一些食物,用这种方式去训练,每次只要听到铃声,它都会跑过来。哪一天摇铃却不给它食物,它就开始不停地叫,不停地流口水。那么同一位科学家又拿一只猫做了一次实验。他所做的是在猫面前摆一些食物,然后去测量它在进食的过程中的胃酸量。然后他突发奇想,在猫马上就要吃东西的时候,把一只狗带进来。这只狗进来之后,那只猫会害怕,然后立刻逃跑。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再去测量它的胃酸,发现几乎是零。这说明由于狗在那里给它带来恐惧,胃酸根本无法分泌出来。
所以在有压力、有恐惧的情况下,或者是在进行辩论的压力下,我只是举一个极端的例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食的话,对自己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我们摄取食物的时候,这些消极的振动也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那么对猫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现在比如说夫妻之间吵架,绝大多数我目睹过的吵架,要么是在饭桌上,要么是在卧室里面。这些无谓的争吵本来完全可以避免。我们在饭桌上坐下来以后,会做什么呢?谈论家庭的问题。谈论家庭问题不要紧,但是能不能稍微等一等,换一个时间。吃饭那一刻几乎应该和冥想一样,充满感恩,今天我能够有这顿饭吃,我们应该带着感激之心,把它当做供果。
巴布济甚至提到,以这种状态去吃饭的时候,心里面在想是大师在食用。如果我们烹饪的时候也抱着这个想法,下面是大师要去食用我做的这顿饭。那么巴布济告诉我们,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各种灵性上的病症都能够治好。很简单的一个做法,做饭也好,意识到我们吃饭的时候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食用,把自己沉浸于对祂的思念之中,带着感恩去吃。
那么这也是一场辩论,尤其在西方,现在印度也出现这个争议,到底非素食是否可行,到底营养成分是素食高还是非素食高?我们分析一下,自己能够吃些什么。你可以吃一头牛,把它杀了吃,或者是蔬菜水果,或者是谷物,那么还有就是矿物。如果去分析这三种食物来源的话,包括人类,都有不同的意识境界,毫无疑问都有三种机体。矿物也有三种:因果身,细体和粗体,但它的三体十分粗重,无法分开。那么在植物界也有三种,粗体大家眼睛都能看见,但是其因果身和细体几乎是连在一起的。而动物界,狗、猫、大象、老虎等等,其三体相对比较自由——细体,因果身和粗体,粗体也是大家都能够看见的。
人也有,那么这个兽性人和神性人区别何在,我们与大师之间的分别何在?他的细体可以说是最高级的,是百分百自由的,可以任人使唤。而其内容有什么呢?如果去阅读《真理永恒》,拉喇济大师把细体好像是剖析成几种,由四种不同的东西组成:一个是自我,"自我"是指自我意识;然后是"智",即智力,然后是"意",指的是意识;还有就是"心(思)",指的是精神。
在神性人当中,"自我"彻底精炼,几乎不存在。的确有自我,但是已经达到很高的精炼的程度。他也有"智" ,但已经不是智力,已经化为一种智慧。他已经进化成不需要自己主动思考,而是一开口,智慧就自动说话。意识发生什么呢,也变成了神性意识。
那么我们的意识和神性意识有什么分别呢,这个范围也是非常宽广的。举一个例子,有人在房间里面睡觉,你去推他一下,有些人毫无影响把身翻过去继续睡觉,这是他们的意识境界。那么也有一些人,也许妈妈在另一个房间里面做饭,想到孩子,这个孩子就走进厨房"妈妈我来了",就那么一个念头就可以把他唤醒。
要是允许我说到巴布济大师的意识,他是,一位圣人用非常美妙的方式去形容。在一次与他沟通的时候,这位圣人告诉巴布济大师,"你不知道你自己是什么,因为毕竟你在这个躯体里面。我可以告诉你,你的意识如此的精炼,哪怕你处在自己意识的最低层,而最有修为的圣人以其最高意识层面都还达不到你最低的意识层面。"这就是巴布济大师的意识境界。
我们有这么一位向导,或者说有这么多位向导,这么多人在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灵性上的进步,我们需要做什么呢?说实话,什么都不用做,只是闭上眼睛。闭上眼睛难道很难吗?一点都不难,自然之道要求不多,只要求你闭上眼睛。哪怕是勉强也不要紧,闭上眼睛1个小时,然后慢慢地带着爱心去做,这样也可以变得好玩一些。
那么前面我在形容什么呢?细体,因为只有细体会净化。如果要净化粗体,比如说人可能想像鸟一样飞翔,或者像海豚一样游水,可能一千万年都不会发生。所以对我们而言,这种净化毫无意义。所以粗体的进化,我们不必担心,我们关心健康,这倒无妨。灵魂呢?灵魂以其纯洁及美丽,还能加一些什么,那是不可改变的——纯洁,神性的本质。
所以一个极端是大家看得见的粗体,改变不会很多。灵魂本身已经很纯洁,也不会发生什么变化。那么能够改变的东西就是中间这些,这四种成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细体各就各位。那么这么一位圣人,我们会不会把他杀了吃掉?不会。那我们到较低的这个层面上去看看,都是跟细体有关的。你杀了一只羊或者是驴子或者是牛,它的细体就会影响到你,那个动物的细体就成为你的细体的一部分。当我们食用蔬菜的时候,由于它的细体没有那么自由,所以无法给我们带来影响。
所以我们的大师们建议食用素食,而不仅仅是指定素食,而是说一定要带着思念、带着感恩的心去食用,只是吃这些甜甜圈还不够。有时候我见过有些人会很不高兴,"你今天没有给我做这个。"这种情况给你带来的印记会比吃鸡肉要严重得多。虽然你没有吃肉,但这种心情给你带来的毒害远远大于吃肉。因为你在侮辱眼前盘子里面的食物,它会产生不良的消极的振动。
所以带着感恩的心欣然接受眼前的食物,包括人生所遇到的各种考验。大家都要经过各种考验,所不同的是,一般的人和这个大师的分别是,大师能够接受所有这些困难和考验,带着微笑去接受,而我们却做不到。那么巴布济的一个信息里面提到,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接受考验,可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虽然你经受了一次考验,但是对你毫无用处,只有痛苦的经历,但是却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益处。带着愉悦的心情经历这个过程,一定会在灵性上开花结果,所以必须去接受。
我再举一些例子把我的观点说得更清楚些。这个我在之前的大会也提到过,有一次在集体冥想之后,这是在迪拜发生的事情,也是灯节那天有一小时十分钟的集体冥想。然后我就在大厅外面等候,想和大师分享我的体验。你们都知道,大家有时候会想和大师分享自己的体验。那么他出来的时候,一步一步走出来,他就在唱"我有头痛,我有头痛",好像是在唱歌一样,"我头痛,我头痛"。我心想,怎么这么愚蠢,他还要唱自己头痛。我说,"先生,您干嘛要唱这个?"他说,"我还能怎么办呢?"之后我们就开始说话。我完全忘记了自己的那些体验,完全不重要,听到大师说头痛,自己的那么一点体验真的是鸡毛蒜皮。
另外一点我最近观察到,大家知道他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我们在蒂如布尔庆祝他的生日。我们在这里每次开始集体冥想的时候,他虽然处于昏迷状态,还会在那里微微睁开眼睛,双手合什,然后嘴巴好像在说些什么,好像是请开始的意思,过了几分钟就说到此为止,然后闭上眼睛。之后我比较过自己的笔记和在那边的人所做的笔记,他的确在这里。经过一两个月处于这种情况之后,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知道自己在俄罗斯,在迪拜,还是在美国……有一次他突然说"我已经在蒂如布尔了,你们什么时候把我带过来的?"实际上他躺在床上。当他恢复意识清醒的时候,大家把他从床上抬到椅子上。坐好以后,他就开玩笑说,"我现在成为主席了(chairman)。"
不得了!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大师,他已经掌握了痛苦。某种意识上可以说,大师他的生活就充满这些东西,掌握疼痛,掌握各种情况,各种情况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平衡,节制。
所以,接受——不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如果想进一步能够超越接受的话,就带着愉悦的心情接受。还要再往前的话,就已经毫无接受不接受的概念。到底带着愉悦还是带着感恩,或是怎么样,你已经继续往前走,甚至眼都不眨,甚至没有意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一种全然、绝对的接受,而这个可以说是彻底的归依。这种归依不再有期待,永远都在当下,没有期待下一刻能更好,你已经接受了它。一个不停期待更加美好时刻的人不会高兴的。
接受的话,你就与世界和谐了,与自己的内心和谐了,你已经掌握好了自己的生命,你可以带着信心去经历任何一件事情,但不会被触及。这里所说的触及是不会吸收任何印记,不论是自己身上,还是在别人身上,都不会产生任何印记。自己没有产生印记,也不会让他人产生印记,产生波纹。如果还有什么东西传出去的话,那就是纯洁、爱。因为在别人身上产生印记也是一大问题。我们这里有这么好的一个方程式,这么神奇的一个方法,每晚进行自己的清心,还有大师为我们做清理,但是其它人怎么办?我们不停地在毁坏这个世界,我们有没有想过这点。
我还想再谈谈这个清心,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奇想,尤其是导师,不停地发明新方法,新的清心的方法——可以这么做,可以那么做。这样不好,我们只有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在我们的文献中已经说得很清楚,请不要偏离这个方法。如果有导师告诉你们"这个方法更好""这个方法是刚刚我受启示""这是专门为你设计的方法"请不要听从这些,请写信告诉我,"这个导师在误导我。"写信给大师,我们会把它清理干净。所以,不应该偏离方法,除非大师写信告诉,你下面使用这个方法。
所以,一个方面是会话,说话要温和、柔软;另一方面是进食。第三个方面,是我们三分之一的生活都在睡眠当中,怎么样让这个没有收益,也不能说没有收益,毕竟我们至少身心可以恢复精力。那么大师教我们如何在灵性方面去振奋自己的细体,如何让细体变得更加和谐,不仅通过冥想,还要通过一种正确的态度,在临睡前要有正确的态度。我刚刚提到,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进食,你在想一些这次没吃到的食物"今天饭桌上没有这个,没有那个",这样更糟糕,比杀一只动物更糟糕。将自己的配偶钉在十字架上,仅仅是因为没有做你喜欢吃的那个东西。在临睡前也是,我们应该处于这么一个心态,以至于完全沉浸于大师之中,只有爱,没有别的东西。
但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在睡觉前,通常会发生什么呢?在临睡前我们有两种念头,第一种是白天未能完成的事,或者是没有做的事情。这个我昨天已经提到,由于这种没有做能够产生多么糟糕的印记。没有做的事情都会在临睡前想起来,而有时候如果很重要的话,我们甚至半夜会醒来回想今天没有做这个事情,忘了做这个事情。
那么第二种念头,也是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是后悔,"我本不应该说这番话,本不应该做这种事情"都是不应该做的那些。所以呢,如何把这些抚平,我们有这样一个方法,带着爱心去祈祷,让伟大的大师原谅我们,然后向他做出承诺,不仅是承诺,而是发誓不再犯,仅此而己。
好了,现在与自己的内心真正意义上和谐了,想着大师,带着这种祈祷去睡觉,"亲爱的,明天请再把我叫醒,我们就可以重新在一起。你就在我心中,我们再来一起冥想。"所以,这种整晚一直不停的连接就能够扎实地建立好,贯穿整个睡眠。当我们这样轻轻地柔和地邀请他,把自己的头放在他的怀里去睡觉的时候,真的会给你们带来非常美妙的体验。请试试看,本来7,8个小时没有什么收益的时间呢,会变得硕果累累。
而当我们第二天早上起来,带着爱心邀请大师来到我们心中,现在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冥想。整个晚上都保持着连接,第二天早上的这个冥想一定会很美妙。这种冥想所带来的状态也是挥之不去的,会始终陪伴着你,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而当这种状态开始产生的时候,我们就不再需要刻意去维持与大师的连接,无断思念变得非常容易,也就是巴布济的所说的渗透性。
什么叫渗透性呢?这个懂科学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交通。用梵文来说就是合一的状态,你已经与大师合而为一,自始至终,时刻不断。那么如果去看巴布济或大师的文献,他们谈得这么细致。巴布济之所以用渗透性这个词,是因为要跟一些科学的头脑说话,让他们去明白什么叫合一的境界。他只是换一个词,换一种方式去形容这个合一的境界,说你处于相互渗透的一个状态。而当我们有这种持续不断出现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有任何东西入侵。我们分泌出来的,也只有纯洁。从上面吸收一点东西,然后就传出去。横向的这种生存,再也不会进入我们的心,因为竖向的连接持续不断。
所以自然之道,非常简单,用非常简单的方式教我们,如何建立竖向的连续。横向联系一直都在,但是它在或不在,其实都差不多,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都会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不是去否定自己的义务,自己的生活,但是同时,我们已经把灵性的那一部分带进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当中,不再需要为平衡物质和精神而挣扎。我们已经成功地将二者一体化,不再需要分开灵性和物质。对这样的人而言,如果建立好竖向的这种连接,他就处于一体化,完美的融和,与本源始终保持着连接。
在结束这次讲话之前,跟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插曲。一次在年底的时候,我在沙城和巴布济在一起。他就在院子里面,坐在他的那把椅子上,抽着那个水烟袋。我在左边稍远的一个地方,也是坐在椅子上。他对我说,"你过来",然后我就坐到他旁边。他伸出手腕,用另一只手的指甲,在上面划了一条线,由于天气干燥,皮肤也干燥,所以形成一条线。然后他告诉我,"你看,有一条运河出现。"就像两个孩子在说话,都是想像,我说,"是是是,有一条运河。"然后他又用自己的手指划了一条线,他说"我现在又划出了一条运河,我现在划出了第三条,现在水的力量,已经大大减少了,你明白了吗?"我说"明白了",他说"好,回去",我就回到我的座位上。
大家明白了什么呢?意义深远,一条渠道,一条运河。一旦我们开始东张西望的时候,精力就分散了,大大减少了力量。但同时由于我们活在世界上,我们要学会如何去平衡二者。你跑到深山老林里面去遁世,这个当然很容易。但是对我们而言,不能这样,不自然。甚至可以说,我们能够把这种竖向的连接变得动态化。什么时候能变得动态化?只有在有物质生活的时候,才有可能,否则的话,没有办法去深化。如果我们把它运用到物质生活当中,只有当连接弱化的时候,我们才会去想把它强化。
所以这个竖向的连接,稍微有一点变软变弱不要紧,因为物质生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冲击,但我们需要重新调整自己,强化这个连接。所以连接会一直处于或强或弱的状态,直到我们能充分掌握这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的艺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