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Select a year in the list to read the talks in the previous years.

沉浸于修习

by Daaji, 讲话中文同传版,2014年12月2日于金奈

广东话

Immerse Yourself in the Practice (Cantonese)

普通话

Immerse Yourself in the Practice, revered Kamlesh D. Patel, December 2, 2014, Chennai, India, Audio (Chinese)

大家早上好:

今天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修习者,欢迎大家来到这里。我们这里今天就要培养出40位导师。我今天的演讲面向很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同修,但是大家都是修习者,即将成为导师的人也是修习者。就像我昨天提到,导师只是一个更加严肃的修习者。任何情况下千万不要让修习受到影响,这点很重要。

大师几年以来一直在跟我们讲一些事情,给我们说了很多很多事情。如果只是和大家分享,大家去聆听就能解决问题的话,也许我们今天就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光听这些演讲没有太大用处。如果真的有志变成和上天一样,如果有这种志向,但这只能停留在一种意愿——希望能成为一个好人。但是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是差很远。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也不停提醒大家,无论在灵修当中达到多高的境界,但要是品格有什么缺点的话,可以说直到目前为止连灵修的风都没感受过。

所以要制造一种纯洁的氛围。并不是说我们不知道怎么走,道路明摆在大家面前,告诉大家可以更加纯洁、更加纯净。那么方法呢?只需要每天晚上有这么一个意愿,祈愿所有这些粗性杂质统统都从背后离开。这些不净物离开了,剩下什么呢?就剩下纯洁。

所以方法已经在手中,但是我们依然如此。既有意愿又会进行清心,怎么可能天天清理,却天天都达不到那个境界呢?应该是某一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果说是因为人格达不到这个如此高的标准,那么是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反复出现在我们面前?发自我们内心指导我们的光,为我们引路的内心之光,也许因为这种不良的品格,令我们视而不见,眼前只看见黑暗。而在黑暗中我们找不到正确的道路,甚至可能误入歧途。

直到什么时候都还会处于这个黑暗之中呢?一直未能把大师放在心中。并不是说只有冥想才能做到,如果认清了大师之后,要把他永远留在自己心中。只要他还在心中,那么他的存在,就是他所带来的影响,就好像他在包围自己的心一样去保护,去维持一种警惕,让外面的东西无法来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影响自己的内心。

所以要让他这样去保护自己的心,就需要处于对他的思念之中。把不净物排除在外就有纯洁,又不让外面的东西进来,就可以说能够维持这种纯洁。这下也可以说你至少还在努力、还在尝试,这个时候也许上天也会发自一种仁慈而进一步去帮助我们。

有很多的修习者有高远的理想,但是无法成功,主要因为只是在那边想。太忙了,没有行动计划,并没有去想明天要如何,后天要如何。有没有想过到什么时候一定要把这本书读完,或者是把呼唤抄写一遍。当要考试的时候,我们甚至会逼着孩子去温习功课,有时候还会打骂,令其如此紧张,对他们如此残忍。但对自己呢,却会觉得反正自然之道据说也不用读什么文献,反正有大师,到时候他就会把我们提升到较高境界。

这恐怕完全做不到,再伟大的大师,修为再高的大师,即使像巴布济这样的大师也完全帮不到我们。如果没有我们的参与,没有我们的配合,他什么都做不成。请牢记于心,尤其是导师。你们以为只要他关注自己就可以解脱了,但那是什么情况下他开始关注你呢?这种眼睛看到的和我们所说灵性上的关注很不一样,甚至不用走到他面前。

曾经有一次,有一个修习者疯了似地非常爱巴布济大师。他的导师告诉他巴布济的眼光非常敏锐,只要他看着你就会感觉到慧能。这个修习者想试试看,有一次巴布济到访他邻居家。巴布济看左边,他就走到左边;看右边,他就走到右边。巴布济大师说:“你在开什么玩笑。”然后他解释:“有人告诉我,您看着哪里,那里就能接收到慧能。”这个太荒唐了,连小孩子都不会这么做。我们长这么大依然以为只有坐在他面前才能接收到他的慧能。

如果心中有他,不论人在那里都能接收到。但如果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各种欲望已经充满你的心,你就完全接受不到。有人给你东西你也要能吃才行。你已经吃饱了,然后有人给你东西吃,你还能吃吗?所以肚子里充满自我,充满欲望,给这种人进行慧能传递,根本无法消化。

所以,即使吃了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还要消化,还要融入自己的血液,然后锻炼彻底内化。所以冥想是做了,冥想中也得到了一点慧能。人家说以心去冥想的话,会直接进入内心,但下面怎么办?下面我们要如何去利用这个能量。已经得到了,下面怎么办?

如果做不到,就好像吃了很多东西以后不消化,要么肚子疼,要么腹泻。同样会出现灵性上的便秘,让我们无法忍受。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的心也就开始远离冥想。因为每次吃饭都会肚子疼,所以每次冥想都找不到那个状态,慢慢就会离开冥想。既然无法消化,干脆就不吃这个东西。所以既要冥想又要消化,还要达到那个境界。

但是你始终不想放下那些本应放下的东西。比如说深更半夜一直在看电影,孩子也会这样。家长变得很可怜,甚至没有办法跟孩子说些什么“你在做什么呢?孩子。”“我在电脑上学习。”“你在学习什么?”“在学习很重要的事情。”他说不要打扰,你哪里知道他在浏览什么网页,也许在骗你,任何一样事情完全不需要半个小时,却整夜在玩电脑。把电脑扔一边,或者就在他面前把电脑砸碎,他才会明白没有办法骗人。你如果在他面前把几万块钱的电脑砸碎了,他也许就明白,你在说真话。

你们这些做家长的请听清楚我的话,孩子在偏离正道,在骗你们,眼前摆出来的样子只是让你高兴,在内心却较少有东西。那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是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直到十二点钟都还在看电视,孩子又能向谁学习。所以,我们希望孩子能培养的人格,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才行。我们有没有做到?

品格的意思是指,大师告诉我们日出前完成冥想,而不是开始冥想。5点55分日出,你5点50分开始冥想,你不能这样来灵活处理格言一。他所说的是日出前完成晨间的冥想。如果5点55分日出的话,要提前一个小时坐下来冥想。

如果真的想达到至高,也想取悦上天让我们能够达到那个程度,那要让他知道你自己是认真的。哪怕只是装作认真的样子坐下来,甚至都可以,祂也会多少有点高兴。但是如果连装都不想装……孩子是很会装的,电脑开着在忙着学习。但我们这些成年人连装都学不来。

赶紧起来冥想吧,有谁能做到?5点钟起床做不到,6点钟也做不到,9点钟呢?恐怕也不行……那你什么时候才做?不是说曾经有一次凌晨2点钟起床做过,这样完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必须一致,必须每天有规律去做。一旦开始是5点钟起床做,就应该每天都是5点钟。如果一天是5点钟,一天是5点半,还有一天是9点钟,恐怕没有任何用处。会有什么好处呢?也许心里面会觉得自己多少做了一点事情,“我今天冥想了,我今天早点起床了。”在自然之道中最重要的是:有规律,有诚意,准时坐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巴布济大师反复告诫媒介,虽然她已经到达了至高点。有一个信息里面她问巴布济“我究竟在什么位置?”巴布济说“你已经在第十三点。”她已经到了那个点。但是过了一两个月后,巴布济责怪她“你并没有好好冥想,没有按时坐下来冥想。”你想想,如果已经达到十三点都还要被提醒正确冥想,那我们的状态会是怎么样?

然后巴布济告诉大家,冥想要进入一种自动化的习惯。到了那个时间就自然地滑入那个状态,身不由己进入这个状态。固定的时间自然而然地进入冥想的状态。那么十项格言呢,问题是我们根本不冥想。我们如果兴趣如此之大,冥想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昨天有一个男孩子问我一个问题,他说:“有些人对音乐感兴趣的时候,他们会如此沉浸于音乐之中,以至于完全不知道周围发生什么,这是不是类似于三昧的状态。”我告诉他:“不论我们在做什么,如果真正有兴趣,我们就会沉浸其中。无论是音乐也好、绘画也好、阅读也好、自己唱歌也好、在听别人唱歌也好,或是以神圣的光去冥想,只要背后有兴趣,会自然而然沉浸其中。否则的话一直不停地冥想,却无法深入。”

所以一个是冥想,一个是深入的冥想,我们需要的是深入冥想。深入沉浸于冥想之后,所制造的状态要紧紧抓住。比如说今天我们这种沉浸的状态,一旦能够牢固地沉淀于自己心中,然后我们就不需要不停回想大师。否则的话,只会成为一种负担,很枯燥的一种事情,心中没有爱却反复去想一个人。

所以,比如说是一些敌人、不喜欢的人,要不停地去想他们,这和想念上天有什么分别?一个是发自爱,一个并没有爱在里面。由于心在那里,你就会不停地想他,根本不需要费劲,自然而然就会做到。有一首歌“我不是努力说真话,而是我的习惯,真话脱口而出,要说假话反而需要努力。”所以真话可以不假思索地说,假话却要努力。

所以,这种人格的塑造、真理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别的东西都需要费劲,需要努力。一旦需要努力那就不自然,那就不会尽兴。但一开始人们都说的确需要努力,的确需要培养兴趣。那怎么做呢?就好像婚姻,现在很多人的婚姻都出现问题,“我们在这段婚姻里面不是很开心”很多人都这样表达。为什么不高兴呢?他们就说是因为对方没有如何如何,没有带我去哪里那里,或者是没有对我表示什么什么。你是为这一切而结婚的吗?你的婚姻并不是一直不停为对方付出一点东西,就向对方索取一点东西。不是一种交易,应该变得更加高尚,婚姻里面不存在交易。

你必须通过这种煎熬来磨练,不是去获得什么,而是失去一切。如果真的想成为某一个样子,要成为导师或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恐怕你的这种磨练就结束了,就不存在了。你要想办法赶紧放下一切,把欲望全都放下,把自己的各种诉求全都放下。发自爱去放下这一切,然后你就能达到某一个程度。否则只能是不停有人去鼓励你,不停有人说可以成就那么多东西,但是很多人根本不去尝试。有那么多事情等着大家去做,但是如果你只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大师也帮不了你。

我向大家说的都是真话,也许你们觉得这个家伙怎么会这样说。我告诉你,如果你不配合大师什么都做不了。慧能一直不停都有,但是你要接收、利用慧能,就要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我今天跟大家讲的都是准备工作,如何准备好?这个准备,不是要跑步一公里、两公里,只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声音,仅此而已。

两个人都闭上眼睛坐在那里,但是所发出的呼唤却有天壤之别。我自己都发觉,有时候心中发出的呼唤非常强烈,有时候没那么强烈。如果你的呼唤如此强烈,以至于发出一次之后就再也不需要了。你从内心发出一个呼唤迫使祂不得不出现,这样就没必要每天都去发出什么呼唤了。就像大师所说的,只需要把头从这边转向那边,就一切都解决了。如果我们的呼唤能够真正发自内心深处,知道不达到这个目标就不可能生存。

所有这些我们必须慢慢去尝试、去努力,争取能够做到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尽可能坚守这条正道,调整自己的品格。有些人的品格,比如在外面排队吃饭就能看出来,无论资历有多高,一样都是在找自己的朋友,好像在跟朋友聊天,然后就插进来。这样插进来恰恰就反映出品格,反映出多么卑微。只是一次吃饭就等不了那么几分钟?后面也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们。蜂拥而上,都想坐在前面,为什么呢?想大声和大师打招呼,连狗都不会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打招呼的时候要用爱,要以那种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方式去发出呼唤。如果只是发出响亮的声音,就会和任何其他声音一样,流失过去。

你发出的呼唤应该是迫使对方不得不来到面前,如果你大声说:“我爱你大师。”他也会说:“我也爱你们,早上好。”就这样结束了,只是交换了一些词语,没有别的东西。但是如果从内心发出的呼唤就不一样,不仅是大师,而是对任何一个人。叫大师、爱大师,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开始的阶段也许是这样,然后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在上班、还是在家里,一直不停地维持这种冥想的状态,应该好像是时刻都在渗出这种感觉。这并不是要人为去尝试。就好像茉莉花、玫瑰花并不需要努力散发芬芳,“既然今天有位绅士从这里经过,我就给他发出一点芬芳”这就不再是花了。我们也不能有选择地去爱某一个人,那么这就不是爱,只是自私自利。

如果真的发自内心开始对上天有这种愿望,那就不再需要努力、不再需要挣扎,甚至不假思索,完全不担心有没有,就是发自内心爱上祂,然后就有这个兴趣,也有这个人格。假如你的人格比较高尚,也就完全不需要再去努力,因为品格本身会自然而然地吸引上天。

但是如果有不净物、有粗性,心中有杂质,那只会是羡慕、妒忌及竞争;由于竞争又产生不安全感,有不安全感就有恐惧,而一旦有恐惧,恐怕这种爱可以算是自尽、不可能存在了。所以你们看看,自己的不净会如何让我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所以在本体系中,我们非常非常重视纯洁。巴布济大师如此重视纯洁、状态的纯净,尤其是行为,和蔼可亲、朴实、友爱以及言谈温和,不论身上有什么品质,一个人至少应该有那本书上说的二十几种品质。下面也提到:即便拥有所有这些品质,但是如果缺乏温和,就不可能完美。他打了一个比方,在独立斗争的年代,有一位著名的政治领袖在向其他人解析《薄伽梵歌》,因为当时也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他做了一个比较,就好像宫殿的警卫,所有宫殿的后门最容易受到袭击。因为大家都守卫着前面,但是后面却没有人保护好。所以温和就是这么一种品质,最容易让我们疏忽而失去江山。

所以巴布济大师说:“把自己看得很高,这个本身没什么不好,但是最好还是把别人视为比自己更高一点。”把自己看得很高没关系,但是心里面一定要想着眼前这一位比自己更高,一定要让自己在下面,这样才有可能进步。包括在家庭里面,如果有人认为自己高人一等,那就不再是家庭。家里什么都有,都在同一屋檐下,但是气氛会很紧张,这就不可能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家庭。如果大家都在一起,友爱和谐,只能是由于大家都温和。有这么一个环境,上天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根本不需要去呼唤祂。

所以冥想、清心的意思是,所有这些品质应该自然地来到我们身上。有了这些品质,我们就不需要去等着祂,祂会迫不及待来到我们这里,和我们在一起。然后继续向前走,完全丢弃自己,把自己融入这种状态,就成为祂的人,也就成为祂了。无论是成为祂的仆人也好,或者丢弃自己也好,都只是需要成为祂的人。那么这个意思是,已经完全没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喜好。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只有心中有爱的人才能做到。

但是在我们这里,大师没有办法让你去听从他的话,需要我们主动、自愿成为祂的人。简单来说自然之道的本质就是这样。能有多快把自己丢弃,就能有多快达到那个境界。无论成为导师也好,成为什么主任也好,只会一直不停得到这些名衔,但是在灵修上达不到任何境界。并不是说,大师让你成为导师你不要去做,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他要你如何,你就如何,但是不要因此而骄傲,不要意识到自己如何如何,不要把自己与大家分开,不要觉得自己如此之高以至于自绝于上天的宇宙。要致力于服务,一直不停地投入服务,不要去想别的东西。

大家可能都读过《吾师》这本书,写的其实是有关巴布济的事。巴布济为查理济打水,查理济还以为他是为自己打水,没想到是为了方便他洗澡,然后告诉他可以洗澡了,他心里面非常愧疚。你们看看,我们的大师,包括查理济大师现在也是以身作则去为别人服务,即便他目前病重的状态,还是不停出来跟大家见面,有时候实在已经无能为力。

但是,我们至少还有能力去做很多事情,比如早餐、午餐、晚餐的时候,你没有办法拿着盘子去帮助那些老人,或者是帮助别人,但至少可以做到不要插队,认真排队才几分钟的事情。你能做到的话,家里也好,外面也好,整个社会都会和谐。所以不要有这些欲望,要想办法拟定一个行动计划。

究竟要做些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要发自内心接受这个体系,然后用心去行动。三次入门解决不了问题,那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集体冥想制造一个状态,一对一制造一个状态,得到了清理会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下面的事情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停地冥想,不停的地集体冥想,都是在等待究竟什么时候才会想到“要以哪一种方式去冥想,哪一种方式去清理?”那时就能达到那个境界。

有些人也许不知道,巴布济大师本身从来没当过导师。1944年还是1945年,拉喇济大师告诉他:“你现在是主管,你是一个特别的人物。”但即使到那个时候,他还是如此尊重他的导师,就和之前他还是修习者的时候一样。导师来到他家里,他就起身先请导师就坐。拉喇济听说巴布济依然这样的时候,就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但是他始终没有放下这种修养。

所以这样的人格是很高的级别,尊重别人并不等于贬低自己,而是充分展现出高尚的人格。要发自内心去做,没有必要的地方不需要装模作样。但是所有这些行为不需要去询问大师,“遇到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处理”“我要和谁结婚”“我要应聘这份工作,应该怎么做”或者是“我需要心脏手术,应该找哪一家医院”,或者是“我们家有孩子了,能不能请您取名”……

我们会到什么时候还去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呢?如果希望得到自由,得到解脱,甚至希望能够摆脱这一切,连这种依赖也摆脱。达到一种不需要去呼唤祂,内心的声音始终有着连接,而不是说人离开了连接就没有了。但是当祂坐在你的内心里面的时候,就可以认为甚至摆脱了大师这个需要。不再需要不停想着他,因为他已经开始沉浸于你的思念中。而当大师开始思念你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产生任何印记。当我们不再产生印记的时候,进步可以说会像火箭一样。

在《真理初晓》里面,巴布济提到母亲孕育孩子的时候,要经过怀胎九个月。大师是在自己的心中,就如母亲怀胎一样,将徒弟带着七个月,然后让其在光明界得以重生,需要七个月的时间。这并不是说七个月后这个徒弟就会离世。你们可能都读过灵性实体,在来自光明界的呼唤里面提到一个灵性实体,大家是否发现有时候会出现一个人物,叫做灵性实体。不论是什么人的灵性实体,当师父带着自己的徒弟、自己的修习者七个月,然后让他在光明界出生后,这人还是在地球上,但是光明界出现了一个灵性实体。

所以我们的修习必须如此认真,以至于能够让祂去思念你,然后让我们能够成功地在光明界得以出生。大前提就是祂开始去想你,不是一般的想,而是发自内心。不是你不停去找祂,或祂不停来找你,不是这个意思。这就好像是一个慢慢融化的东西,火一直都在那里,需要七个月的时间,然后工作完成后就在光明界出生。所以我们的冥想应该是要让大师沉浸于我们的思念之中,如果能够做到的话,自己的工作就算结束了。

我希望并祈祷大家都能尽早得以在光明界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