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Select a year in the list to read the talks in the previous years.

格言五

by Daaji, October 25, 2017, Kanha, Hyderabad

下面我们继续来讨论格言五:"始终诚实,将烦恼或不幸视作发自上天的帮助,欣然接受。"较早翻译的版本是"要诚实",第一次修订是在1947年,之后就是在2014年由专业翻译进行的修改,他说:巴布济并不只是说要诚实,他是说要始终诚实,这完全改变了所强调的重点。

"诚实的真正含义是表现出自己的本色。这种状态是一个人可以由心而发地宣布,‘是如何便是如何。'没有其他文字可以表达这种状态。这是真正意义上真理的状态。即使将其称为状态也是对其本性有所歪曲,状态一词用于此诚然不甚恰当。实际上这正是大解体时,所有能量被吸回并累积的那一个点——至此除了绝对真理外,再无别的东西留存。

我曾使用‘真理'一词去形容,也不能充分表达其真正的涵义,因为至此所有的感觉及意识都将终止。假如我们把它称为‘能量',那样又会在其周围投下了物质的遮蔽。因此,几乎无法言喻。假如我们用"无"来称呼它,还是能看见物质微弱的影子。至此‘存在'是余下唯一能用于表达其涵义的词语。但是假如我们将思维集中于此,那么有东西留存的某种概念隐约地存在,因而物质意识会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即便将这两者都置之度外,还是有某些东西留存于根部。因此没有任何东西能形容,只有这一句:‘是如何便是如何。'

只有避开其他所有概念的时候才能仿效这种状态。这有赖于修习,以便让人可以用正确的行动以及恰当的行为,让这个方法将自己带到这种状态中。安定的状态对此有所帮助,但到达目的地之前也必须终止。只有这样才能意识到真理,而当意识也终止时才能确认我们已经达到了真理的初级阶段。

我们培养真诚的品德,那么我们的活动和行为可以和之前提到的状态一致,亦即与大自然的行为一致。虔诚就是从这一点开始,并提醒信徒其都有哪些职责,而对大师的思念会根植心中。对于爱人来说,心爱的人即使再严厉也有吸引力,因为里面包含着反映爱意的柔情,从而更深地吸引着他。心爱的人的指责对他来说也是喜悦,令人极度欢喜。

假如我们粗略的看待这些斥责,会成为痛苦的经历,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苦恼,而对于真正的爱人来说却能欣然接受,哪怕以粗质状态呈现的东西。当到达了这个状态后,其背后的情感倾向将把这种感觉转换成感恩。表明了他是多么愉快地欢迎,并为之欣喜,毕竟对他而言这些都是来自其亲爱的人。

‘不要抱怨悲伤,因为那样远离了礼节。没有经历苦难,幸福不会来临。'(来自一首诗)这将带来充分的喜悦,从而使人开始待在其中。有了足够的练习之后,这将成为人的第二本性,而喜悦的意识会随之而退下,其吸引力也会随之而消失无遗。当达到这个状态时,剩下的只有在真理之境畅泳,再进一步的话,连这个畅泳的意识都开始消失。习惯于忍受所产生的力量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能带来极大的帮助,进而使人进入以上描述的境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已经讨论了不少。

在本体系里修习者常常能达到这个状态,状态带来喜悦,而他开始赞叹、感激。这帮助他进入以上提及的圈子,至此他开始体验到头脑平静。然后他开始明白所有这些以外在不幸或斥责的形式而降临的事情,实际上都是对其有益的。这些礼物降临其身,是赐予他的无价之宝。欣喜之余,人自然会想要表达感激之心。"

表面看来好像很有争议性或者自相矛盾,要接受这些苦恼,还要心存感激,把它当做来自上天的礼物,好像很搞笑。在经受地狱的考验时还要对上天说"感谢你赐予的这种遭遇",但只有地狱之火能够炼就黄金。谁知道呢!而真正能够经受的人、心里有爱的人不会把它当做苦恼。即使在经受苦恼的时候也完全没有苦恼意识,完全不知道有烈烈熊火,他只是乐在其中,继续向前走。因为不断提醒自己:葛木雷什,你看,多苦!你还要接受,要乐在其中,认为是来自上天的帮助。当你需要以这种方式去提醒自己的时候,它就已经不是礼物了,你已经认识到其中的痛苦。有痛苦意识,你却想方设法把它说成是一种礼物,这对一般人来讲颇具挑战性,大家都是很普通的人。

另一个让我发笑的是:始终诚实。为什么会对一个始终讲真话的人去说始终诚实。因为也许你经常都会撒谎,所以谎言已经在你心中,在暗处隐藏着。只有充斥这种谎言的地方,才需要提醒要始终做一个诚实的人,也许这样才有帮助。

今天早上,我跟我们的姐妹罗斯讨论同情心和同理心。这些都很好,但只是把这些品质从外在层面,在思想上培养这些品质,恐怕过于肤浅。没有任何一棵树木、一个婴儿可以从外面成长,这是发自里面,有机成长。你想想,一棵树上这里嫁接一个芒果,这里又嫁接一朵花,这些都是从外面添加的,对我们不会有帮助。要始终做一个诚实的人,想培养这个品质,如果只是有意识培养同理心、慈悲之心,而不是允许其发自内心的真理和真知去表现,这样毫无用处。我们要允许它表现,因为这是我们的本性,只要不干预就可以了。用头脑会阻止它,当你意识到的时候,你已经以某种方式失去了连接,你可以重新调整。但是这个努力好像仍然是朝着错误的方向走。正确的是把内在的真理如实表现出来,与其合一,沉浸于这个内在状态。当我们与自己的内在状态相通、合一的时候,一切会自然发生,而不需要在外面用比较夸张的努力去成就。

当我们跟孩子谈论诚实的时候,他完全不懂,你其实在给他灌输错误的意识,让他意识到:哦,也许我还可以撒谎,妈妈才会强调要讲真话。当然这是一种逻辑上的游戏。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真理是否能够向一个撒谎的人表露其本身,难道这就是我要讲真话的原因?而谎言也有自己的轨迹。就好像牛顿定律,运动中的东西除非有外在的力量去阻止或使其更改方向,或让其停下来,否则它会继续向前。物体会始终保持不动,除非有推动力。撒谎的人总是喜欢撒谎,除非有外在力量促使他讲真话。但是一直不停讲真话,其实是不需要外在力量推动的。所以牛顿的定律在灵性这个领域恐怕也会无效,因为这里是涉及道德的问题。

较早前,我也不知道在哪里谈到牛顿第一定律:作用和反作用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但是在灵性领域或者在情感世界,恐怕这一点不甚适用,只是在外在物理世界适用。假如我动怒了或者对人有不满——最好的例子就是配偶,你还会生谁的气,当然这是借口,是我们的弱点——然后你看看这些烦躁、恼怒,一整天会在对方身上表现出来的结果。或者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一个女孩子坐在你旁边带着爱意看了你一眼,你可能几个月都在回忆她那个眼神,很想带玫瑰过去,但需要想很久如何能够鼓起勇气去做这件事情。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带来如此持久的效应。

在灵性中,反应是以另一种方式去表现的,不像我们这个物理世界、外在世界那样。而谎言、做错的事情似乎和外在世界一样,它们也有这种持续性。但是诚实就不需要推动力,不需要外在的力量,爱上一个人也不需要去努力,讨厌一个人就真的需要反复去想。这就变成自然,做正确的事情是不需要努力的,做错事是需要努力。

所以,大师经常谈到心的智慧。他跟大家分享:假如我撒谎,说自己是来自巴林的某某苏丹,这种谎言可以很多,但是要想讲真话,我是葛木雷什,完全不需要努力的。但你想编造谎言要消耗很多的精力,而继续撒谎要付出更多,永无止境。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关于逻辑、正义和诚实。有一个贼从一个富人家里偷了一些现钞,然后他到一个购物中心消费。他被抓了,店家报警说:"他带着这些假钞"。所以他就到法官面前辩论说:"法官大人,假如早知道这些是假钞,难道我会偷吗?"你看这个逻辑多美妙。法官说:"我同意你的看法,假如你知道就不会偷了。""既然如此,您怎么可以判刑呢?"他说"好,那我就不会判你偷了假钞,我就只判你偷东西"。过了两天以后,他又到法官面前,要判刑了。法官说:"下面我要判刑了。"这个人说"不行,不能判刑。因为偷的是没有价值的钞票,所以你怎么可以判刑呢?完全没有罪行可言"。

所以,这种谎言、错误的事情会慢慢歪曲我们的头脑,让其变得狡猾。如果是真理主导,巴布济说的很简单,"是如何便是如何"。如实呈现,还能以什么方式去形容真理。而当他谈到至高真理的时候提到:"我们培养真诚的品德,那么我们的活动和行为可以和之前提到的状态一致,亦即与大自然的行为一致。"他继续说,在真理当中没有办法去形容那个最终状态,无法言喻。我们总是想用比较来形容事物,但我无法以这个世界存在的东西与真理去比较。你能说这张床就好像这个人?这样也不是,那样也不是。最终我们就说:不像这朵花,不像太阳,不像月亮,这里太阳太热,那里地震太多……所以,这个宇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如内在真理那么完美。这也是为什么在奥义书中提到,"不是这个,不是这个。"巴布济是从正面的角度去说:是如何就是如何。你去体验,然后继续走下去就好。

我再跟大家分享我目前想到的一些小小的事情。因为这个话题很严肃,有时候说这些自己也会不好意思,但是无论如何我要跟大家分享,也先跟大师道歉。大家也知道我修习了25年,也做了二十多年的药剂师,在纽约给大家配药,会有各种各样的病人来找我,我的药店就在布鲁克林。每天的情形如何,大家可想而知,但是教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有时候,有些病人会带着各种疼痛到来。很多时候多数是妇女,或者是替某一个家庭成员来拿药的妇女,病人可能在疗养院。如果要比较男女的数量,可能八成是女性,二成是男性。男性在养病,女性来拿药,极少有男士自己过来。有时候年轻男女也会过来,他们有不同的看待生活以及对待彼此的方式。他们会直接从做完流产的手术室过来,拿止血、止痛的药。男的知道对方正在经历什么,做出了什么样的牺牲,还是会对她大声吼叫,用粗话去叫她,而女的只会拥抱他,还会亲吻他。当他以这种粗鲁的方式去对待对方的时候,我就会说"你为什么会这样说话",他说:"医生啊,我喜欢她。她就是我的。"那个女的又会亲吻他。我也不知道要如何去称呼这种关系。对她而言牺牲了这么多,他如此虐待她,她还是会不停的带着很多的爱、很多的亲吻去回应他。这里,她的头脑发生了某种扭曲,被骂的时候反而想笑。

这下,你可以理解巴布济提到的话,来自大自然、来自上天的这些东西、这种斥责。当你真正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也许这个男的只是蝴蝶,从这朵花到那朵花,跳来跳去,但是女方深深爱着他,已经把自己的心交给了这个男人,所以她可以包容他的这些辱骂。所以这就教会我,正是爱、正是这种感情使她能够忍受这些耻辱。

如果你如此爱上天,那么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的事情就变得不重要了,没有讨论或分析的余地,完全不会去分析自己正在经历的到底好还是不好,甚至不会去想,这到底是祝福还是上天的礼物等等。因为在这种绝对的归依当中,有爱的地方,就没有进一步讨论或探索的余地。

我们再进一步去看接受苦恼或者逆境的情况。巴布济要求大家,当你认为这个是逆境的时候,你的状态不足以无视这些苦恼,那应该怎么办?既然你已经认为这些都是苦恼,那就接受好了。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是接受,要么是拒不接受。假如你拒绝接受,这些苦恼会消失吗?不会消失。这些苦恼不会因为你希望它离开就自己消失。只有我们接受,继续向前走,才会变得更加容易。不是苦恼会减少或离去,而是你接受以后,会有某种东西从你内在涌现。其中首先,当你接受了一个障碍的时候,你就开始准备如何可以超越。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变得更加强壮。其次会变得更具有智慧,你会吸取教训,我经受这个苦恼是因为……你开始分析,当初不应该如何,我应该选择另一个做法。这样我们就变得更有智慧,变得更好,让我们能够摆脱这个困境。只有当我们接受的时候,这才有可能出现。如果不接受,仍然会受苦,但是不会从中学会任何东西,也不会变得更具有智慧,最终也没有改变任何东西。

在印度有一些瑜伽士、一些苦行僧,他们喜欢折磨自己,这是另一个极端。他不是接受苦恼,他是请苦恼过来,天天祈祷"上天啊,让更多的痛苦降临到我身上",要做什么呢?甚至基督教里面有一些古老的传统,我不知道听说的情况对不对,他们甚至会在鞋里面放刺,或者是不停鞭笞自己背部直到皮开肉绽,流泪最多的据说是最虔诚的,难道真的是这样吗?这种自我折磨、自我虐待没有必要。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苦恼,你如实接受就好,不用刻意请过来。如果那样也变得有点自作聪明,"请派一些苦恼过来,让我变得更智慧,让我可以表达对你的感激、感恩,让我展现自己忍受苦恼的能力。"自我又来了,我想炫耀自己可以如何去应对这些事情。而一旦自我来了,不论以什么方式出现,现在是相反的方式出现,"我可以承受,甚至可以乐在其中。"所以不要自己刻意去请它过来,接受就好。

我在这里记下的另外一点是,从风雨中学习,有台风的时候,最安全的地方其实就是中心。外围是很动荡的,但是中心并没有那么大的破坏性,甚至很泰然,一动不动。在我们生活当中,不要过多去关注身体、思维或者细体层面上的这些苦恼。如何把注意力转过来,就是要深入自己的中心,不断深入自己的内心,到最深处。我真希望能够一想就能够深入,让我马上跳到第12点,要是能这样就好了,大家都有这个能力就好了,但是只要稍微努力都能做到。

这点我比较喜欢,比如说我们在家里跟儿女或者配偶讨论事情,有时候事情可能变得比较棘手,而对方无法接受,我们就给给对方贴标签,"你这么自大,目中无人。"我们会把接受等同于自我的表现,不接受是因为自大。我们所梦寐以求的一体化,当个性如此猖獗的时候,个人的自由被如此强调的时候,根本谈不上合一。如果个性是以他人为代价,那就更糟糕。在这种完美的一体中,没有自我碰撞带来的伤害。在这种一体中,自私自利会自然融化。如果没有一体化,就会有两个或三个人占据主导,虽然人都很聪明,但是他们的想法如此的坚定,就会把人分开。

而一旦我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当我能够予以重视,那我们之间的各种分歧就能融合。如果能够让人走到一起,虽然这些想法是不同的,只会丰富彼此。而什么时候能够尊重和善用别人的不同意见,只有当我的自我能够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可以。有两个、三个或多个,之所以出现问题是自我碰撞。在多个宇宙中可以达成合一,但只有我们彼此欣赏的时候,发自内心真正欣赏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所以从某种角度说,接受通常可以说是自我的解药。我是很小心的用"通常"这个说法,因为也有例外。

我想已经谈了不少。最后一点说到我们的大师——巴布济和查理济,还有我没见过只是读到拉喇济的情况。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这个自然在我心中涌现,我就把它记下来了:在各方面简朴、纯洁,每一种举动都是无私的,都表达出关心,总是保持泰然、平静。我的亲爱的、我的一切,一直不停经受着各种折磨,这种矛盾、折磨与祝福并存。

谢谢大家。我们就以此结束格言五的讨论。"各方面都简朴"已经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