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Select a year in the list to read the talks in the previous years.

格言六

by Daaji, October 26, 2017, Kanha, Hyderabad

早上好!回到"格言五",第二段巴布济简要地提到"真理"这个词,"我曾使用‘真理'一词去形容,也不能表达真正的涵义,因为至此所有的感觉及意识都将终止。"所以当我们把焦点放在这个问题的时候,试着去理解,即我们这个真理的境界是所有感觉的终点。以某种方式,这就是他前面提到的那句话,他在《真理初晓》中提到的一句话:宗教的终点是灵性的起点;灵性的终点是真理的起点。宗教就是信仰、教条。当你超越了宗教和教条的时候,我们就进入灵性的领域,在灵性的领域中开始感觉到一些东西,感觉到神性的本质。然后,他在这个格言中就向我们揭示,当这些感觉也不复存在的时候,它已经发挥了自己的作用,这下你就进入了真理。这只是顺便提一下,让大家扩展自己的理解,从广义上去理解。

格言五最后两句话,"这些礼物降临其身(他指的是不幸),是赐予他的无价之宝。欣喜之余人自然会想要表达感激之情。"如何理解呢?我是从反面去理解,如果你把它当作礼物,很好;如果不当作礼物,比如把这些所谓的祝福——这些烦恼当作诅咒或者是惩罚,会发生什么呢?会有很大压力,在生理上导致紧张的元素会增加,血液循环也会异常,导致各种问题出现,会减低免疫力,会导致连锁反应,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没有正面地去对待而从反面去看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就开始谈谈格言六:

"将所有人当作兄弟姐妹和手足之情来对待。"

"人性崇高的完美可以体现在那些虔诚的徒弟身上。一切从原点降落的事物都应被视作来自同一源头。就像同一个母亲的孩子以相同的方式彼此相连,大家同样以共同的手足情谊连结在一起,以同样的方式血脉相连。

这个观念背后的意义未被完全掌握。大家都与同一真理连结——中心点,通过那些令一切开始运行的活动及其所产生的作用连结。还在其中时并没有可观的分离,只是我们自己的念头和行动将本来是兄弟或朋友的人变成陌生人。正是因为我们的自私,令其他人看起来异于自己。这种人为制造的隔膜必须清除,以便让兄弟般的关系得以恢复。这个隔膜也是覆盖在追随者身上的一层面纱。

就像随着家里的人数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感开始出现。同样,我们的兄弟和亲人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距离的产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隔阂。而大家共有的状态从思维的层面中消失;只留下其固态形式,让我们尽力去爱。但是这种爱含有潜在的敌意,因此意流开始沉淀并产生不良的影响。一切开始以不同的面貌呈现于眼前并使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所有这些加重了我们自己制造的网络,由于这些,我们失去了对于降临在每个生物中的圣流的意识,这个意识在人的层面上以情感的形式显现。

出现普世兄弟情谊,意味着打破将人与人分隔的各自的网络,并紧紧依从手足之情。而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也将因此而塑造,确保大家都能更加平和地对待每一个人。能够如此将会多么的美好!

达到这一点后我们继续前进,前进也变得更容易实现。这个世界实际上是另一个世界的反映。(请大家留意这句话:这个世界实际上是另一个世界的反映。)当这里被塑造,其影响必然延伸到那个世界,而那里也开始得到净化。这将使我们的任务变得更加顺利,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去实现理想。我们在这里的成功将引致我们在那里的成功。投射反映的那个世界是指梵卵,即一切首先以微细形式出现的地方,然后一切以物质形态呈现在这个世界,梵卵中的一切又从下一个更高级的区域降临,在上面还有更高的层面,如此类推。通过正确塑造这个最后一层,能影响每一个较高的层面,直到最高处也开始以最简单及自然的方式得到净化。"

那么,灵修中的成功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融化自己的网络,这取决于我们有多么团结,而这个决定于这种手足情谊。我们可以就此结束我们的讨论,但是我还有一些想法,希望再进一步去解释这一点。

我们看着这些树木花草,树枝、花朵、果实都得到滋养,这是根部在起作用。而我们也被上天所滋养。假如树枝、花朵、结果都有自己的个体意识,也许它们为了自我的丰富和生存会开始吵架。也许果实会说:我需要更多;花朵说:我需要更多;然后树叶就说:我起到的作用最大。这会导致混乱。而我们这里所发生的正是这种混乱,要点已经被忘却,而这些外在表现出来的树枝,表面上看起来不一样,它们开始争吵。

我想到的另一个例子是,江河湖海中此起彼伏不计其数的波浪,假设它们也开始以为自己都是个体,但是假如没有水,浪从哪里来?水是地球这个行星上最主要一个元素,它以三种形态存在。可能还有第四、第五种表现,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谁知道。第一个是我们饮用的那种形态,第二种是冰,第三种是蒸汽。雪又是另外一种形式。在其根源无论怎么去分析,都只是氢和氧,只是以不同的形态得到表现,这两种物质以多种形式表现自己。

那么,无限的神性为什么不能以无限的形态、无限的形式得到表现呢,但是其本质都是相同的。假如我们能够去细究神性最主要的核心元素,大家身上都有,大家心中都有,而且在主导。但不幸的是这种信仰体系教条,甚至我们自然之道这种体系,有时候可能会在我们当中制造一些极端分子。包括像我们这样的一种小小的聚会中,很多人会觉得他那么好,我却没有达到他那个境界。但是这种想法会导致一种等级的出现,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有的人可能以为自己远高于其他不冥想的人,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嘲笑自己的亲戚、朋友和家庭成员没有修习自然之道。我觉得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理解,这不是一切,还有很多美妙的体系,就让他们跟随自己想跟随的方法,让我们去尊重这一点。我们不要去评判或批评,纵然我们可以在心中认为,我真希望你能享受我所享受的事情。但是你知道,以疯狂的方式去追求只会拉开距离,两个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只会越来越大,朋友之间、办公室同事之间只会制造隔阂。你可以默默地祈祷,你可以扩大自己的生活方式,你都不需要说,我冥想所以变成这样,他们自己就能看出,他们就会好奇,想知道为什么你会这样。

所以,手足情谊什么时候会出现?当我们尊重他人、信任他人的时候。但你蔑视他人就会带来问题。所以,巴布济很美妙的一个忠告是:你认为自己了不起不要紧,大可以这么做,但是永远要认为别人比你更厉害。这样就可以制造很多的和谐。鄙视他人,认为他人无用,也会带来这样的问题。

所以,这种个体化的生存、想要与众不同会制造某种不和谐,会毁掉和谐。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体系,都会以某种方式要求有一些外在的原则。比如说,服装上兄弟都要穿红色,姐妹们都穿红色的纱丽,穿着红色的都是兄弟姐妹。但这仅仅是外在非常肤浅的一个表现。但是你周围都是红色也会以某种方式制造一种能量场,大家都一样。但是内心我们却掩饰着这些分歧。有分歧其实是没什么不好的,只要我们尊重彼此的不同。有不同点是很好的,它会丰富整个体系。

一个人在第3点的体验也许跟另一个不同。有的人可能在第3点的时候什么也没有感觉到。这没什么不好。体验会不一样,意见会不一样,我们必须尊重。作为导师,当我们给面前的四个人提供一对一结束后,我们通常会询问感觉如何,每一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答案。有时候最后一位可能会说,我也感觉到前面两位提到的,还有这位姐妹提到的,我都感觉到。这样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如此地注意这一点,动机良好,但是并不真实,并没有讲真话。有不同的体验,很好,没有什么不好。有人可能会说,我感觉在某某轮点有清理在发生,另一个人说我感觉在某某点接收到慧能。另一种表达方式有人可能会说,上半部分好像有慧能,下半部分有很多的清理在发生。又有人说,我感觉我好像睡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有时候的确有这种安慰剂似的一对一,我们也不知道。

所以这些不同的想法、观察到的情况以及体验,我们从修习者那里得到的所有反馈都是对的,都是完美的、正确的。因为是我们在问他们观察到什么。当我在洒水的时候,不同的地方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说,把水洒在绿色大理石、红色大理石上甚至都不一样。大家都有不同的印记,会有不同的体验,相同的慧能、相同的清心都会带来不同的体验。甚至在这些方面,有时候那些没有感觉到的人会想,那个人感觉那么棒,我却什么也没感觉到。不应该比较这些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巴布济不鼓励修习者去谈论自己的体验。如果你明白这一点,他的体验可以跟我不一样,那就没有问题了。如果有人说我感觉第13点如何,或者说我今天感觉黑天在我身边,他用自己的羽毛轻触了我的额头,没关系,你倍受祝福。但是我在一对一中一直都在看着《泰坦尼克号》那部电影,也有可能这样发生,也没什么不好。

这些经验并不说明谁比较高,谁比较低。也有人会幻想自己与米拉神女交通。很好,我也不会说什么,不用进一步去说任何事情。那些真的能够交通的人是不会说出来,不会炫耀。他们只会保持沉默,因为他们很谦卑。所以这些谦卑的人,会有较高的灵魂到访。如果到处去传播、炫耀,只是传播自己的愚蠢、愚昧。

我难道在批评另一位兄弟姐妹?不是,我只是提醒大家,让我们不要陷入这样的错误,去贬低自己"我怎么没感觉到这些"。其实没有人感觉到这些。我们不要在这个群体内制造阶层。已经有那么多的不同,加拿大人、丹麦人、德国人……这些表面的不同就让它继续保留。同样,体验的不同,就如有的人住在帐篷,有的在舒舍,有的在公寓,这些也是非常表面的,完全不值得我们去担心的问题。

好了,下面我想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们知道,静修会正在经历激烈的发展。我们的兄弟姐妹都特别地积极,有些志愿者也为推动我们自然之道的灵性运动做了非常好的工作。而这些活动如火如荼,四处展开。新人来来去去,旧的修习者会来,有时候也会消失。而我们工作的时候,总是会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说有个志愿者到某一所大学提供一些课程或者只是简单的放松,"请开始冥想",冥想结束了也没说什么。这没关系。有的人可能会写邮件告诉我,他只是主持了冥想,没有谈自然之道。我就说,没问题啊,人们知道其背后是什么人。当你说满心或者自然之道,或者罗摩•昌德拉静修会带来冥想,这就已经足够了。我们用这些词语——罗摩•昌德拉静修会,或者满心,或者自然之道——这些旗帜都是取决于不同的国家、城市,人们总体的心理状态的一种考虑。有没有不同呢?实际上没有任何的不同,这就好像你根据现在所处的社会,穿着不同的衣服。

我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个印度的邦很传统很保守,里面又有一个非常自由化的城市——孟买,我们在那里有公开课,用白色写上"罗摩•昌德拉静修会",在郊区到处悬挂标语。那里的人要打我们的志愿者,他们说,我们不允许你们在这里举办公开课。我们的志愿者说有什么问题?我们的志愿者有时候也很懂得反击,争吵到静修会,他们说你们是"静修会",在传播基督教。

所以,你可能会觉得印度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这种愚昧。有的学院会说,我们不能允许和印度教有关的组织,因为听到"罗摩•昌德拉"就想着"罗摩"那个神。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争议,我们就用"满心"这个词。有什么分别吗?没有任何分别,我们在说话、在进行灵性工作的时候就是传递慧能。这有什么不同吗?没有任何不同。但是有些工作人员会有一种误解,觉得满心好像不一样,自然之道又不一样,罗摩•昌德拉静修也不一样。我们只不过是在重新评估我们这个本质。

有些人说,自然之道如今好像不认为需要三次入门打坐。假如你们知道我们的历史,巴布济有时候会只提供一次遥距一对一,然后就说你明天可以开始冥想了。有时候他会给20个人一次一对一,也允许导师们进行遥距一对一。很多丹麦修习者会说,葛斯杜里姐妹和其他导师是如何照顾他们的,他们也会讲这些故事。到一定的时候这一切都停止了,是因为有别的问题,有些修习者会提前跟导师约好说,每周四上午10点钟我想跟你一对一,已经预先决定了,但是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呢?很有可能是修习者忘记了,或者是导师忘记了,而一对一在进行中,两个都没坐下来。谁在进行?大师对这个很不满意,所以他就停止了这些过程。我们现在可以通过视频、电话,只要有人在提供,你在接收,就没有任何问题。这只是在善用新的科技,没有做任何不对的事情,没有去改变体系。

尽管如此,当开始有遥相一对一的时候,有很多原因,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导师,修习者所在的国家可能没有导师,为了排除修习的障碍,他允许遥相一对一。但是如今,很不幸,我们重新介绍了这种遥距,但是却被滥用,双方都在滥用,懒惰的导师跟修习者,不是那么真诚的修习者。也许听起来很可笑,有一个公寓楼,12楼住着一位导师,他对另一个在10楼的导师说,请给我提供一对一。这就是我说的典型的滥用的例子。最好的一对一,永远是面对面进行,两个人都在场,别的只是为了方便而做出的妥协让步。

在行政方面,我也想跟所有的工作人员说,尤其是欧洲的工作人员,请找好自己的接班人,推荐培养这些新人,以便能够有另一种工作模式。不是说我们以前做的或正在做的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们需要有新一代的工作人员。不是你要退休,在灵修中没有退休可言。但是你可以做得更好,当你不再需要去参与这些管理工作的时候,也许可以做更多灵性上的工作,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所以工作人员不要以为好像我被排挤或者被辞退,你只会做更多的灵性的工作,以前只是做半个小时的工作,你现在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做高级的工作。我们也在注入新鲜的血液、新的精神、新的动力。今天就马上开始向我推荐吗?不需要,你可以花一点时间,心里觉得我应该推荐某某人就可以。但是,也不一定我们会接受,但我们会欣赏,很感谢你的建议。

我还要再补充一下,那些认为可以为伟大的大师服务,其中一个方法是成为导师。大家有很多的激情,你觉得可以这么做,请给我提供名字,但是我会先让你们考试,我想看看你首先是否理解自然之道的哲理,你的意愿是另一回事。工作人员也是这样,也许没有人提名,但是你可以自我提名,你说我可以很好地去管理丹麦,可以提出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