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Select a year in the list to read the talks in the previous years.

紧迫感和接受度——进步之路

by Daaji, January 22, 2018, Kanha, Hyderabad

有一个关于苏加的故事,他遵从父亲广博仙人之命拜访圣君贾纳嘎,传说贾纳嘎命令皇宫的卫兵让苏加在宫外等候3天,苏加面对这样的待遇并没有感到愤怒或抱怨,一直耐心和安静地等待。之后,他受到隆重的欢迎被邀请进入皇宫拜见贾纳嘎国王, 国王问他可以为他做一些什么?

苏加告诉国王,他想学习国王如何能身处这样奢华和舒适的环境中,却还能保持坚定的意志。贾纳嘎答应回答他的问题,但称有些紧急要务得处理,建议苏加先在王国里逛逛,但有两个条件:苏加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行程;过程中还要在头上顶着一个装满油的罐子,并确保一滴都不能洒出来。游览了一圈回来以后,确实一滴油都未溅出来,对此贾纳嘎很开心。他问苏加在游览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苏加说他实在无法回答,因为他一直在忙着照管那罐油,生怕油会泼出来。贾纳嘎这就问他是否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了。

尊敬的巴布济大师给过我们‘智慧’的重要定义。他说:“活着要像下一秒就会死去那样。”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心里五味杂陈。这首先提醒我们,死亡是必然的,假如能意识到紧接着下一秒死亡就将来临,我们自然只会专注于最必要的事情。

假设你计划进行一次长途旅行。考虑到长时间的旅程可能令你决定要买一辆舒服稳妥的车子。再比如你想买一辆房车以便在路途中过得更舒服:里面可以有一张舒适的床、一个卫生间甚至一套淋浴设施。其实你还能安装一个微型厨房照顾吃饭问题。然后有人会告诉你,还可以装一套很好的娱乐设施让你需要时能够坐下来放松。很快你就会迷失在让旅程更舒适的无数个选择中。面对这么多的选择, 你早已忘记了旅行的初衷: 你真正的目的地。

这里面有很大的风险,要确保旅程舒适,最终可能严重拖延了行程,更糟的是甚至根本没有开始自己的旅程。况且已经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汽车上,最后当你不得不把它抛开时,你将情何以堪?你会继续前进,还是想呆在汽车里兜风, 毕竟自己投入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

在上面的例子中,假如我们意识到时间是短暂的,我们会否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很奇怪的是,人总是不停地担忧自己的未来,但是当涉及看似遥远的未来时,又总是不愿去面对。就像尊敬的查理济大师经常说的那样,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死亡就已注定。事实上,我们活得越久就离它越近,然而我们活得越久似乎越是以为自己一定长生不老。

当死亡的时刻就在眼前时,我们会想到什么?是最必要的事情,抑或依然对生活中这样或那样的东西充满欲望?我们还会渴求功名利禄吗?我们还会继续做令自己愧疚的事吗?还会炫富,还会祈求世俗的财富,还会想方设法逃避死亡吗?假如上天恩当真赐我们多活24小时, 我们会用来做什么?虽然这些想法纯属推测,但生命的尽头随时可能到来。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带着高度的警觉度过生命, 以便保持高度的纯洁。只要我们像苏加那样一直保持觉知在那个油罐上就能做到,提醒自己旅程的意义仅在于让我们达到目的地。为此我们需要活得有觉知。

我想和你们分享一个笑话,有一位美丽的少女准备第一次尝试跳伞,不幸的是由于气流影响她还没来得及备好降落伞就从机舱跌出去了,有位年长的绅士紧跟其后跳出机舱,在降落伞打开前,靠近她并紧紧抓住了她的胳膊。最后他俩都安全着陆,毫发无损。这位年青女孩出身显赫,所以这位年长的绅士被捧为英雄,所有人都为他欢呼,但他一点也不开心,对飞行员发牢骚:“是谁把我推出机舱的?”

他想成为英雄吗?不,他并不愿意跳出机舱去救那个女孩。他是一个无意识的参与者。我们很多人都以这样的方式生活,总是无意识地干着其他人推动我们去做的事,结果当我们来到生命的尽头时,对此后何去何从没有任何方向或准备。满心练习教我们如何摆脱这种无觉知的生活方式。在冥想中,我们逐渐感觉到每一个意识的新时刻, 走向有目标的生存和死亡。

问题来了:我们生命中的那个油罐到底是什么?什么东西能不断提醒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保持专注?答案在于:一种紧迫感,就是苏加在完成任务又不能泼出一点油时所体会的那种紧迫感!经历这个过程无疑是困难的,甚至很痛苦,但是这就像一个不舒服的旅程令我们只想继续赶路而不会四处闲逛很久。当巴布济病得很重及查理济临终的时候,会再次触发我们巨大的紧迫感,迫使我们思考,“万一...”

从这个角度来看, 正是这种紧迫感、考验和不舒服能够确保我们实现目标,而不是我们渴望得到的平静与安宁。紧迫感似乎打开了我们内在的智慧泉源,但这种完成旅程的紧迫感似乎与接受的心态有冲突。如果我们接纳周围的条件并呆在平静中, 我们又怎能保持紧迫感呢?

有一个中国的寓言故事:一只猫妈妈想教她的小猫儿子怎么抓鱼。妈妈把小猫带到一个有很多鱼的池塘说“让我们看看我们每人能抓几条鱼。”他俩都找好位置坐下,架好了鱼钩并开始等待。什么也没发生,小猫抬头看见一只蜻蜓在空中飞舞, 就像在约他起来玩, 小猫开始追逐蜻蜓但是没有捉住, 蜻蜓很快飞走了。当他回来时,猫妈妈已经抓住了一条大鱼。小猫担心比赛失败,开始重新关心起钓鱼。不久又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开始环绕他飞舞,它的翅膀充满了诱人的色彩,小猫立马想去抓住它,所以他追着蝴蝶跑来跑去,但蝴蝶还是飞走了。当小猫回来时,猫妈妈又抓住了另一条大鱼,他嚷嚷着:“你怎么抓了两条大鱼而我一条都没抓到呢?”猫妈妈回答:“如果你继续去扑蜻蜓追蝴蝶,总是三心二意,你又怎么能抓到鱼呢?”一转眼大半天过去了,小猫意识到天很快要黑了,于是他坐下来,下定决心绝不动摇, 很快他感觉到鱼咬钩了, 瞧, 他抓住了一条大鱼。

那种担心可能空手而归的紧迫感,使得小猫终于决心忍受等待的过程,而这最后导致他成功。在修习者的生命里,有赖于大师的恩典,每一次冥想都带来一个更加精炼和微妙的状态以及一个新的意识水平,但由于无法赏析所赐予的东西,导致我们的注意力总是散漫落在蜻蜓或蝴蝶上。结果就像查理济提到的,把一罐水放在火上烧一分钟然后拿开,然后再放上去又拿开,因为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发生,却不知唯有持续加热才能令水沸腾。那个专注地等待烧水的过程,和顶着一满罐油却一点都不许泼出来的过程一样,实质上都是充满紧迫感、不舒服和等待的过程。假如苏加没有耐心等待,他只好空手而归,可能带走的是怨恨而非智慧。不幸的是, 获得进步的途径往往会遭到我们的抗拒。

巴布济在他的著作《真音》“我的痛苦”一章中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他说:我们中很多人祈祷能加快进步,但是当加快进步的条件出现时,我们又开始祈祷这种条件赶快消失。既然大多数人都会抗拒, 只有大师的工作才能令我们进步。这是一种艰难的平衡:挑战我们,又不把我们压倒,激励我们,但不能让我们放纵, 帮助我们, 又不能勉强, 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尽可能多进步一点。试想一下假如我们能配合,假如我们能调整自己去接受并保持紧迫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我们会拥抱不安, 而不是寻求解脱。

这种不安只能来自归依。

这种归依只有对大师有信任和信仰才变为可能。

这种信任和信仰只有通过令人放心的体验才得以建立。

这种体验只有规律的修习能够获得。

当我们面对生命中的考验和磨难时, 假如能经受而非尽力躲避, 可以节省宝贵的时间。方法就是:无论是在我们的修习还是生活中,对于我们渴望摆脱的境况,去接受并与之和平共处,只管在归依中尽己所能。接受并非为了恢复平静的状态,而是培养一种能够与不安及不舒服和平共处的心态。这样的态度,再配上巴布济说的清醒于生命的终点随时可能降临,我们可能会更加迫切地去经受要经历的一切,只为了尽快达到我们可能到达的最高点。这将开启一趟旅程,其中每次都会让我们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试想那种紧迫感与接受的态度并存的状态, 秘诀就在其中。希望这种状态被赐予所有有志寻求真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