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Select a year in the list to read the talks in the previous years.

谦卑

by Chariji, 演讲中文同传,2013年10月21日于金奈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我首先想告诉大家什么不是谦卑。谦卑不是贬损自己、不是奉承巴结别人——这不是谦卑。如今我们看到太多那些状况——每个人跪倒在有权力的人或者有钱的人脚下,只为了得到一些东西。这就是我所说的“自辱”——贬低你自己,无论是在你自己的眼里还是在对方眼里,因为你失去了自尊。而且你用这种错误方式来展现谦卑,那个人丝毫不会尊敬你,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是假的。所以,虚假在灵性生活里毫无立足之地。

谦卑,是一种以绝对事实表达自己的方式:表现在你所说的话语里、你所做的事情里、在你的行为里。而事实必定以你身体对处境的回应来表现,因为你内在灵魂想要这样做。如果你因为崇敬或钦佩而跪倒在某人脚下,那是你的灵魂在表达本来就在那里的崇敬、尊重和喜悦。而非头脑的思维。

头脑对于谦卑毫无关联。头脑只对虚假的谦卑有一席之地。“不,不,他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去跪倒在他的脚下。他可以给你一份工作,他可以给你金钱”——诸如此类的事情。但是当你自动地跪倒在某人的脚下,那是灵魂认清这就是那个不得不向其鞠躬的人,甚至没有头脑的认识。没有强迫、没有勉强、甚至不用别人说什么,而那就是真正的敬仰,真正的敬仰就是谦卑。两者合二为一。没有谦卑就不会有敬仰,没有敬仰也不会有谦卑。现在,有人很可能会问,“谦卑只有在敬仰的地方才会出现吗?”

谦卑的下一步是事实。我尊重自己以致我无法对自己撒谎。我无法欺骗内在的自我。我无法撒谎是因为我无法欺骗我自己。任何对别人的谎言都是自我欺骗。如果我拿了别人的东西,我并不是盗窃别人的东西,而是在偷窃自己的人格,我在摧毁它。

因此,谦卑可以说是自我尊重,我尊重你是因为你本身。我不会超越自尊的界限去触摸你的脚或向你鞠躬。所以,双手合十代表一种谦卑。我们向所有人双手合十。当你具有灵性并能够看到他人心中的精神价值,即使他可能是一个罪犯、杀人犯,然而我们针对内心的东西表达尊敬。并不是屈从;而是对内心的存在表示敬仰。我们闭上眼睛双手合十。

所以,这就是谦卑的不同层次。随着我们灵性的成长,我们学会尊重自己,这使得我们越来越明白外在世界是什么。正确的行为自然产生,正确的表达方式自然出现,随之社会自然变得有序。没有谦卑不可能形成有序的社会,因为各人都跪倒在别人的脚下,无法分辨谁是谁。

所以,除非我们自我发展,否则无法理解什么是谦卑。谦卑难以定义,只能说它表达一种谦虚的态度。什么是谦虚?谦虚中有礼貌,有善意。那么这就是谦卑吗?不是,那只是通常的礼仪。如果有人来了我给他让座,这是礼仪。如果一个女孩子上车我起身给她让座,这是礼仪。如果我请某人喝杯茶,这是礼貌,甚至不是好客。好客绝不仅仅是因为你付得起钱请别人喝杯茶。

我常常感觉太多的金钱腐化了我们对这些美好生命价值的理解,比如说礼仪、谦卑、好意等,因为我们用钱来证明我们的友好、客气、礼貌,甚至好客。“噢,不如和我共进晚餐吧?”那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友谊,更不用说谦卑,不过是“我有钱,所以我想让你认为我是一个好人。”所以,我会把这些称为炫耀,像我们说的,自我吹嘘如此这般,但事实都不是真的。

真正的谦卑,我在我的巴布济、我大师身上发现。如果你和我去看他的房子,那是非常简单的房子。我的意思是,那里没有什么东西去展现、去炫耀:没有贵重的家具,地上没有地毯,只悬挂着一把吊扇。但是,他接待你的方式,他欢迎你的方式,他微笑的方式,都让你觉得在那里是一个备受尊重的伟人的贵宾。那是礼貌、谦卑,全部合而为一,全部结合在一个叫做巴布济的人身上。

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谦卑、礼仪、好客都是分开独立的。在某种意义上也许在我们生命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一样,但应该慢慢互相接近并最终融合为一种价值,那就是“完美的人性”。完美的人应该具备所有这些。他谦虚却没有屈尊,不需要奉承,当他说“请进”,他说得有尊严,是对你也是对他自己的尊严。当他说“请坐”,也是充满热情好客,并不是为了炫耀某件家具,或是显示自己拥有的东西。当他向你提供食物,他说“请和我一起用餐”,那可能是最简单的烙饼和豆汤,但他的仪态如同那就是甘露。

所以灵性生活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从某处起步。正如巴布济常说:如果你不能成为你应该成为的样子,那就假装你已经达到,然后你会发现你变成那样了。假装你是谦虚的,然后你会慢慢地发现真正的谦虚进入了你的生命。假装你是热情好客的,当你向他人提供午餐的时候,就不仅是在做一种等价交换。

所以我们在灵修上以假设开始。同样地方法,我们假设在心中有神性之光。正如巴布济说的,“它只是一个假设。”假设有神性之光在你的心里。你看不见它,你不知道它是否在那里,但是假设它在并以此冥想。然后你会发现,随着你不断地冥想,它的确在。

所以,当你全心全意带着真诚去假设、通过不断的努力,你会把刚开始灵修生活时的假设变成真实。那么当这个东西开始成长的时候,你所假装的好客、你所假装的礼貌、你所假装的谦卑慢慢地全部变得自然。它们必须变为自然,而不能是人为的。

我们有这些格言,十项格言,我们有自然之道的纪律,自然之道的道德准则,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变得完美而设计。那种人的完美就是,正如师父常常在修习者走近问好之前,先向修习者说“你好”。现在修习者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认为师父先向他致敬,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大人物,是一个优秀的人或者是一位备受礼遇的人。这是师父生命的内在价值展现在每一句话、每一次致敬、每一次师父发出的好客的款待里。

现在,当我们来到自然之道,即使还未能明确表述“这是我必须成为的”。我们不能说,“不,不,他是师父,他能够表现成那样,我做不到。在我的工作当中,我必须高傲,我必须嚣张,我必须下命令,我是某某人,我是某某职位。”你不能这样说,你可能是这样。但是就好像一名法官,正如巴布济常说,上天是法官。

毫无疑问,祂的确能评判,但是祂给予你塑造你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嘎比尔说他就像制作陶罐的工匠。祂把手伸进去,用木槌进行塑造,制造出美丽的陶壶。所以,祂既是在里面捶打惩罚,同时也是塑造磨练你。

所以上天给你的东西从不会超越你所能承受的范围。假如理解灵性的本质,你不可能说,“哦,我无法忍受,这个对我来说忍无可忍。”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祂从不给予超出我们所能承受的,无论那是痛苦、苦难还是其他。当有这样的认识出现,理解随之而来;我们对师父就有爱和敬仰,明白他在我们可以承受的程度调整我们,让我们成为祂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这也是谦卑的表示。“我知道他是如此爱我,伴随着他的恩泽他的爱,他在令我跨越我能够跨越的,都是为我好。”

当孩子被送去上学的时候,他并不明白。他不想上学,他说,“妈妈,我讨厌你。爸爸,我讨厌你”所有这类话。每个人都很熟悉这类情况。但当你自己成为家长,而面对你的孩子说,“妈妈,我讨厌你,我不想上学”,你就明白了你的父母曾经对你做过的相同的事情,不是吗?

然而,在这里我们不能等到你成为大师以后才去理解大师对你所做的。如果你已经正确理解了灵修,就能快乐、谦卑地接受祂给予你的一切。格言说,“把所有的不幸看做祝福”,的确是祝福。上天不会把不需要的东西给予你,那些都是最终让你成为一个谦虚的人、一个有爱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仁慈的人——所有这些将融合为一。

因此,接受祂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无论祂以何种方式给予我们,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这是灵修进步的第一步,从兽性人成为人性的人。之后不再有痛苦。只有为我们进步所做的一切,无论头脑如何解读,我们都必须接受为一种祝福。然后,我们训练头脑都能认为是好事。“痛苦?我没有痛苦。”“不,但你正在遭受折磨啊。”“是的,但这不过是身体上的折磨而已,我并不痛苦。”

所以,灵魂和身体,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区别,正在以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显现。我知道我的身体在受苦,但我并不痛苦。当我看到别人遭受痛苦,或是一只猫一只狗在受苦——我为其祈祷,但我并不痛苦。我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轻其痛苦。同样的,当我看到自己的身体在受苦,我说,“好吧,把该做的做了以减轻痛楚”,但我并不痛苦。然而,人们通常对哪怕只是最轻微的痛楚都觉得痛苦不堪。

巴布济在和我私下聊天的时候经常说,表现得痛苦不堪的人实际上是忘恩负义。想像一下,别人会笑话你,并指责你是忘恩负义的,原因只是你不能忍受灵性生活中某些方面或是灵修旅程中所产生的痛苦。谁会接受这是忘恩负义呢?相反,你可能会抱怨说,“要怪就怪师父”“你是我的师父,但我还要遭受痛苦”,不是吗?每个人都这样做。“不,不,巴布济,为什么你在那里,我还如此痛苦?”他笑了,他的笑中带着对你的哀伤、对你的怜悯,因为没有如此的经历你无法成长。这就像是当孩子准备上学时哭了,他妈妈也在流泪,但他还是要去上学。

所以,在所有这些里面存在的是谦卑。如果妈妈打孩子后把他送进学校,这是糟糕的培养。孩子会叛逆。他不会去上学;他会在路上到处玩耍,偷摘芒果、遭到痛打、毁坏家庭的声誉,最终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所以,如果有爱,就会有这样的理解:没有痛苦、没有喜悦——一切都存在。那么为什么是一切?因为它是我灵性成长所必需的,接受即谦卑。“无论主赐予我什么都是有益于我的”这才是最根本的谦卑。今天就是生活的当下——“主赐予我什么都是有益于我的”。如果是一份卑微的工作,也是有益于我的。我必须通过这份工作谋生。我必须做法官这份工作去谋生。我也可能必须做一个总督,但它们都是注定来训练我、教导我忘记我是谁、只记得祂,因为如果我只记得“我是法官、我是法官、我是法官”,我就完蛋了。

所以巴布济总是说:“忘了自己,只想着祂。”。而当这种状态到来时,什么是谦卑、什么是好客、什么是……?什么都不是!一切都在那儿,一切皆是又一切皆不是。灵性的矛盾出现了:事物就在那儿,仿佛存在那儿,全世界的人说在那儿,但是你却说不在那儿。全世界的人说,“你是一个谦虚的人,”但你说,“什么?我,谦虚?完全不是!我是世界上最骄傲自大的人。”“阁下,你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胡说!”但全世界的人都这样认为。

所以让全世界的人自己去想吧;你是你所是的。那么你将慢慢地发现世界在认清你的内在价值,你所拥有的真正的内在价值,他们不仅是跟着你走而且是真正想要跟随你。那就是伟大的人在前行,众人跟随他,甚至没有个人意志、没有意愿。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跟随,但是他们跟随了,而假如你问他们为什么你在跟随——“我不知道,他有某种东西牵引着我。”。

所以,这就是我们每个人要成为的样子,就如巴布济说的,“我制造的是大师,不是徒弟。”所以谦卑、慈悲、仁慈、怜悯,所有一切都要合而为一。在一个人身上,所有一切。无论他做什么,他也是谦虚的、他也是宽厚的、他也是仁慈的。他站在一个病人面前,带着慈悲看着他,于是那个人好起来了。他不为自己考虑。人们说,“不,不,别站在那儿,会被传染的。”他没有理会,他已将自己置之度外。

所以,当人处在谦卑、纯洁当中、在一切这些之中时,你不再考虑自己;你总是在为他人着想。在我们开始的时候,我们只考虑我自己、我们自己:“我的进步、我的冥想、我的一对一打坐”。后来,如果你达到标准成为导师,你会考虑修习者:“为什么他不在这里?现在5点了,他应该来了。为什么他还没到?”你打电话确认他的到来,给他做一对一打坐。不是十分钟的敷衍的一对一打坐,而是一个完整的一对一打坐,直到你知道打坐完成了。

所以,这么多的事物汇聚成为灵性的价值,以至于难以把它们细分为不同的事物来处理,例如谦卑研讨会、慈善研讨会、好客研讨会。分割它们并非易事,最初当我们还是新修习者的时候,还可以这样,我能给你一个关于好客的讲座。“不要拒绝向你讨水喝的人。如果有人到家时饿了,给他们食物。”你必须学会从脸上看到而不是问,“你饿了吗?”然后给予。你必须看着他的脸庞说,“来,和我一起吃饭。”但是当你在灵性上成长,所有的一切都融入成为至高无上的价值,就是我所说的完美的人。

所以,我想这就是今天我要向你们所有人说的,亲爱的阿尔贝托让我说的主题。如果我还想再多说一些,我会改天再与你们见面,如果阿尔贝托兄弟允许。我建议我们所有人现在一起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