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Select a year in the list to read the talks in the previous years.

参与让众人知晓的事业

by Daaji, September 6, 2016, Staten Island, USA

大家好!尊敬的前辈、亲爱的姐妹兄弟们,

科技自有好处,这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能够以这种方式进行交流。我有很多好消息想和大家分享。第一就是我们自然之道如何触及成千上万人的心。之所以这个变为可能,是由于我们的满心志愿工作者在全国乃至全球,他们真的在报答自己的师父——伟大的大师。可以说这是我们对自己师父的拜师礼。一切都来自于祂,我们也想确保大师们的这些信息能够进入全球每一颗心中。

很多时候,在传播自然之道教义本质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采用多种方法。其中一个是通过大学连接项目与学生交往。然后是通过小孩子,他们不能冥想,但至少可以学学放松。他们以间接的方式接触到冥想。这些孩子学会放松之后就能够去教自己的父母或者亲朋好友。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发生变化,这些人也都开始冥想。这就开始产生一种波纹效应。放松制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们唤起成年人对放松和冥想的兴趣。

同样我们有很多的志愿者在商界、公司、企业提供介绍,甚至有定期的集体冥想。人家来不了静修院不要紧,无法去和导师面对面进行一对一不要紧。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只要他们在自己办公室以自己的节奏开始冥想,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并不是心胸狭窄,认为只有到我们这里才能冥想,否则我们就会变得与任何宗教无异,有各种限制和教条。如果我们将其变得如此艰难,那么对上天的领悟什么时候才有可能呢?

所以,满心这条道路可以说是自然之道的一个序言。比如在 1962年我开始上学的时候,我是直接去上小学一年级,那时候没有幼稚园,很多人没有上过幼儿园就直接上了小学一年级。现在的小孩子有幼儿园,甚至之前还有一些预备工作,否则直接进入小学可能会准备不足。那么可以把满心当成幼儿园。当有人知道自然之道修习的存在,想进行入门冥想的时候,我们当然会毫不犹豫地为他们提供第一次、第二次,需要的话还有第四次、第五次冥想。但当我们要为成千上万的学生进行介绍,或者在庙堂有很多人想体验放松和冥想的时候,这完全是另外一个模式。我们需要以另外一种心态去对待他们的第一次体验,之后我们就给他们联络方式——如何联络每个中心的导师等等。只要大家都在受益,这种群体或者集体的入门没有什么不好。大家都能从我们提供的方法受益,得到最大的好处。我们想达到的目的就是能够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自然之道存在于这个社会。

我们不是经常听说,某某修习者是由朋友介绍进来的。带他进来的这个人后来不修习了,但是他的朋友却开始了。我也是一个很好的朋友介绍进来的,他修习不到一年就消失了,但是他把我带进来了,也带了很多人进来。同样,也许有很多的人会开始冥想,可能修习一段时间或者甚至只做一次一对一,然后经过很长时间才回来,也许是20年、30年。巴布济大师很简单、充满希望地说,凡是做过三次入门打坐的人,埋在心中的种子必然生根发芽,即便不在今生今世,也早晚会发生。它不会灭亡,会发芽、会开花结果。

所以作为志愿者,我们的义务是推广自然之道,让人们知道其本质即可。很多人会失望,“我这个中心很多人开始了,但是中心并没有扩展。”大学的这些学生,只要他们每周有集体冥想,或者是公司企业只要有固定的地方进行集体冥想,我们就应该满足于这一点,“好,确实有好的事情在发生”。我们一步一步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自然就会出现。也许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但是我相信我们已经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大自然会做好祂的工作。当我们作为修习者走向这个目标的时候,我们会受益匪浅。对我而言,九点钟祷告最大的好处是,即便世界也许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但是我受益很多。同样,在参与这些工作坊、公开课或者发言介绍的时候,我自己的受益也是最大的,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自己内心所出现的满足感,“我也履行了对大师的承诺,我也在尽自己的全力。”让我们携起手来,把自然之道的运动推向越来越高的台阶!

回到这些静修院的话题,我们在全球各地都有静修院,我们需要为其更新换代,洗手间、厨房、饭厅、宿舍等等,冥想大厅需要升级,要让它们变得更好。我也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某些中心的消息。在印度全国,有些中心在努力募款为海德拉巴的建设做出贡献。有些地方每月定期筹款,这让我们非常欣慰。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心能够参与这项工作。比如说我们有100个中心,目前也许有20到23个中心已经在积极地为甘哈项目作出贡献,非常感谢你们。我们必须在这里感激这些心甘情愿参与这项工作的心灵,谢谢你们!

我发现,有些中心如果要去购买城市的土地会非常昂贵,所以就会到郊外去购置土地。虽然价格低廉,但会付出昂贵的代价,那就是要维持修习者定期到郊外较远的地方去参与冥想恐怕比较难。比如艾哈迈达巴德、斋普尔、波帕尔这几座城市,还有我能想到的另一个地方布鲁搭,当初我也参与了那个项目。我本来并没有希望有更多土地、更多空间的想法,但是有一天我在某个地方看见了彩虹,我就打电话给大师说觉得这块土地非常好,他就叫我去购买,于是我就买了。

但是我唯一后悔的是,原来在市中心一个学校进行集体冥想,每个周日都会有三四百人,而当我们搬到郊外这个较大的空间的时候,不到九公里远的地方,参与人数就变为120、130人。直到今天,经过差不多10年的时间,我们还没有恢复到曾经有过的三、四百人。所以,假如在郊外导致人家无法前来参与,这些很大、很漂亮的静修院有什么好处呢?但是如果有一个小小的地方,但是交通方便,让一些害怕距离远的人,像有些家庭主妇可以直接走过去,或者打的过去更方便、更便宜,也不用担心时间和距离。

所以我请求大家重新思考我们这些静修院和中心的位置。让我们有多个中心,多个地方,以便让尽可能多的人受益。其中一个不足之处是每次见到的人都会一模一样。也许你见不到其他人,因为他们在各自的区域参加冥想,有的可能在北边,有的在南边,有的在西边。如果大家不再集中在一个地方,也许我们就无法与他们交流。但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点必须牢记于心。我们之所以做这一切,很简单很自然,就是要变得容易,这才是自然之道。但是搬到很远的地方去进行集体冥想,会带来更多问题。不应该阻碍人们定期参与集体冥想。冥想的地点应该如此方便,以至于刚刚想到要去冥想就可以走过去。要是离家5分钟的距离就能到,那是最好了。

有人会说,假如有兴趣,开车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也能到。但是为什么要强迫人家这么做,为什么要把地点设在这么一个地方,以至于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两个小时完全可以省下来,投入其他有意义的工作,去参与志愿者的各种商界、大学联系项目,而不要一大早起床去找集体冥想地点。我不否认,能够在一个地方集合是很好。但如果能够在较近的地方,那么更好,能够节省时间、善用时间。

我必须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有些邦在满心方面做得非同一般,譬如泰米尔邦,第二就是安德拉邦、北方邦。其他邦也在做,但是稍微落后或是落后很多。尽管有些走得很快,有的相对比较滞后,还没有开始启动这种项目。但仅仅这三个邦,泰米尔邦、安德拉邦及北方邦,平均每周就有三千个新的寻求者了解自然之道及其美丽,这样就变成了150万人。仅仅这三个邦就有这么多人。其他邦的中心可能还不到一千人。我没有具体的数字,没有掌握所有邦的统计数字。但是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学学这些先锋——泰米尔邦、北方邦、安德拉邦,让自然之道对大家而言近在咫尺及简单。

由于我们的修习这么简单,它的美丽就在于此。要把这个变为可能,修习者应该为此而努力。如果缺乏信心,可以接受培训、深化自己的修习。深化修习本身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好好想一想,我们作为自然之道的修习者,究竟有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奇迹般的修习方法、拯救方法。毫无疑问,大家都觉得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对于更多的可能性,可能每个人想到的不一样。但我们需要深入自己去分析,然后去填空,“好,我可以做这个或者做那个”。让我们以这种方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大师的帮助始终在、慧能始终在,只要我们闭上眼睛,它就等着我们,流入我们的心。大师们在敞开胸怀等待我们,热情地拥抱我们,然后融入我们心中。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准备好自己的心、净化自己的心,让自己对互爱和相互尊重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不仅仅是由于对方年龄较大而点头请安,不是作为一种面具,不是作为一种礼节,而是发自内心。

我们要里外如一,没有任何架子。这并不代表假如不喜欢某人,就破口大骂,绝不是这个意思,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你并没有权利把自己的不满以令人不愉快的方式去表达,不允许嘲弄人。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要如手足般对待。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自由去骂人,那你同样有自由去表达自己的爱。不要片面地对待自己的关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今天就开始这一切。如果真的想要充分利用自然之道,必须今天就开始。否则就像在自然之道中拉喇济来了,巴布济来了,查里济来了,有那么多伟大的人为我们照亮道路,但是我们始终只是得到边缘效益。

毫无疑问,入门一对一埋下的这些种子,有朝一日会生根发芽。不是今生也许在未来某一个生世,也许是第1900个生世。但是你是否想等到那个时候?既然我们有一个这么好的体系,这么好的大师,让我们不要再浪费时间,下决心去改变自己并善用机会。为此我们需要服从体系的指示和方法,要带着爱与虔诚,巴布济说虔诚地归依。如何才能虔诚地归依呢?只有女人的心知道,母亲们姐妹们知道这种艺术。男人好像失去了这个能力。姐妹们知道,但不幸的是她们变得缺乏安全感,因为怕被利用。

但至少对上天对大师,让我们不要设防。一旦感觉到体系的功效,认识到体系的真实性以及大师的伟大,一旦这些在我们的心中建立,我们还在等什么呢?为什么会缺乏这种归依之心?而一旦归依了,又为什么不能带着虔诚、带着愉悦的心去归依?让我们不断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然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象美丽的花朵,投于大师足下。